刘晓红:积极探索解决未成年人进网吧的有效途径

作者: 时间:2010-11-09 点击数:

作为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网吧”,不仅解决了无电脑一族上网难的问题,“网吧”业的高速发展还充分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而且对于涵养税源、拓宽就业、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但是,由于“网吧”的超速发展,部分地区场所总量过多、分布密集、竞争过度,部分经营者为增加效益铤而走险,违规经营现象较为普遍,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现象尤为突出,已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家庭持续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分析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成因入手,剖析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负面效应,提出有效解决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切实措施。

一、      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原因

互联网自普及以来,越来越多地影响着我们现在和未来的生活,更深深地影响着未成年人群体,由于青少年因其生理和心理诸因素都处于“变化活跃期”,处于生长发育和世界观、人生观形成阶段,敏感好奇,喜欢模仿,易冲动,缺乏理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未成年人迷恋网吧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有其特定的原因和条件。

(一)满足独立性追求时尚的心理的渴求。随着成人感的产生和增强,未成年人对自己估计过高,强烈要求独立自主,想从心理上改变过去依赖成年人和受人监护的状态,即取得与成年人相同的地位,离开父母的管束,完全独立。而网络恰好给予了这种在心理上的完全独立,而又避免了实际生活中这种独立与对父母依赖可能激发冲突的矛盾。同时,网络显示了数字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在未成年人看来,上网是一种时尚时髦的表现,又是一种追求知识的的体现,虽然他们对于网络懂得并不多,仍然在盲目中走进网吧,甚至迷失在网吧。

(二)人际交往和寻求被关爱的需要。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未成年人由于性格内向或者情绪不能自我调整,甚至受到排挤、歧视或者是受到挫折、打击等在现实的生活中不能得到很好的理解或发泄,不少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中缺少关爱。但渴望受到关爱,是所有青少年共同的心理需求。在这种状况下,他们必然会寻找一种解脱的环境,而网络却恰好能提供这样的环境,在这里他们可以不顾忌后果或者做一些现实中不能做的一些事情来寻找心理的平衡,网络游戏可以带给他们新奇和刺激,网络聊天可以使他们畅所欲言,不必在乎尴尬和难堪。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空间里,可以给予未成年人一种全新的体验,未成年人在网上可以重新设计与塑造一个理想的自我,并以此来得以实现现实生活中所缺少的关爱,实现心理上的满足。

(三)家庭教育和学校管理存在疏漏。一些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导致家庭成员间的情感交流失衡,人际关系冷漠,未成年人很容易形成孤僻、冷漠、自卑等不良性格特点和反叛心理。另外,家庭的教养方式不当,或过分骄宠溺爱,或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使得未成年人内心的欲望和需求得不到满足,现实的心理无以宣泄,心理上得不到慰藉,久而久之,心理问题积重难返,形成抑郁、敏感多疑、冷漠、孤僻等心理障碍和人格缺陷,进而借助网络来发泄自己,由于他们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很容易沉迷网络。至于学校方面,在教育观念上片面强调智育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培养,即使有这方面的教育也往往是方法简单、陈旧或是流于形式,而且内容空洞、脱离实际,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在一些学校中,成绩好的是好学生,成绩差的就是坏学生,并以此为依据,人为的把学生分成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使得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挫伤,失去了进取心和自信心,造成了一些学生的厌学、辍学,进而沦落到整天在网吧打发日子。由于未成年人缺少自控力,网络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使他们忘记了时间,逐渐走上了网瘾之路。

(四)青春期性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滞后。目前,学校的青春期性教育基本上仍是空白。而未成年人的青春期基本上都是在学校期间度过的,未成年人进入青春期后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开始对性有所感知,性意识处于从萌芽到日渐明确和成熟的阶段,他们对性的理解具有模糊性,但是由于获得正确性知识和性教育的渠道不畅通,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指导,使得他们在性知识上表现为愚昧无知,于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把探索的目光投向了色情网站,以至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五)部分网吧业主受利益驱动而违规让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在未成年人特殊的心理状态下,加之有些“网吧”经营者因为利益的驱动,不能严格控制未成年人进入,造成了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现象的普遍存在。

二、未成年人迷恋网吧的危害

(一)上网成瘾。

未成年人通过网络除了获取信息,还可以在一台小小的电脑前模拟人生;在聊天室里找到知己倾诉心事;在游戏中寻求刺激;甚至在黄色网页里寻得性感官刺激的需求等,因此有些孩子就觉得这是一方理想的天地,一旦涉足便乐不思蜀,使人在心理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生理上也就能到某些快感;如果终止这种满足就会产生心理压力,使人产生焦虑不安甚至病态(如心理专家常说的“网络依赖症”或上网成瘾等)。尤其是电子游戏无异于“电子海洛因”,未成年人一旦沉迷于游戏机,即会产生愈来愈强烈的心理依赖和反复操作的渴望,不能操作时便出现情绪烦躁、抑郁等戒断症状。这种成瘾状况、戒断症状同时存在的特征,与毒品海洛因的成瘾行为特征极其相似,故被称为“电子海洛因”,网络成为“电子海洛因”最直接的传播场所。 

(二)引起未成年人心理障碍

青少年处于青春期,心理非常不稳定,沉迷于网络的青少年,其人格等方面都会受到不良影响。不少到网吧去的未成年人心理极其矛盾,一方面他们的心理状态不是很稳定,由于受到上网的吸引,控制不住的想去网吧;而另一方面,来自家庭、学校及升学方面的压力又迫使他们不得不考虑放弃上网,这种心理不平衡的孩子出现失眠焦虑等现象,对其身心发展极其不利。未成年人一旦沉迷于虚拟的世界中,脱离了社会后,人际关系特别是朋友之间的交往都容易出现问题。长期上网引起的心理障碍其主要表现有:行为障碍,如明知自己的行为不对,但控制不住;品行障碍,如说谎、逃学、偷窃等;情绪障碍,如焦虑不安,情绪不稳等,参加学校集体活动减少或不再参加,极容易导致青少年的参与社会群体的社会心理退缩。

()诱发暴力倾向或犯罪。

网络游戏多为暴力游戏,充满殴打厮杀等场景,不断挑战玩家,使得未成年人容易沉溺在虚拟世界中。玩游戏成瘾会使未成年人的人格发生变化,诱发犯罪,因为网络上的游戏大多倾向于暴力、反恐之类的打斗游戏。而一些中小学生极易模仿其中的情节动作.为了能够再玩这种游戏机甚至不惜铤而走险,导致抢劫、斗殴案件的发生。

(四)网络本身所包含的信息良莠不齐。

现有网站有很多信息是未成年人不宜看到的,一些见利忘义的“网站”正在污染着未成年人的身心,一些网站经营者为赚取非法利润在网上散播黄色、淫移图片。特别是一些黄色、暴力、赌博等网站会通过多种链接方式突然出现在屏幕上,图片醒目,具有挑逗性。自制力不足、好奇心强的未成年人容易点击进入。而未成年人心理和生理都处于发育高峰期,这时候孩子敏感而脆弱,一旦玩游戏成瘾或对黄色东西迷恋就难以自拔。  

三、如何杜绝未成年人进“网吧”的现象

()重视家庭和学校教育,共同预防,努力构建齐抓共管的社会体系。

解决未成年人进网吧是个复杂的社会工程,必须构建一个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的群防群治体系。一是强化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有效监护。对孩子的监护、教育,既要着重从生活上加强,也要根据孩子的个性、智力等不同情况,对孩子的深入观察和了解,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不能对子女放任不管,杜绝让未成年子女单独居住的现象。家长要强化自身的认识,掌握电脑基本知识,充分发挥家庭对未成年人正确使用网络的引导和监督作用,尽到第一监护人的职责,不要让自己的小孩进入营利性的网吧上网。二是强化学校和教师预防教育的主渠道作用,聘请法制工作者,定期来学校作报告,开讲座,用实例将法律知识深入浅出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知道网络的潜在危害。学校要做好校园网络资源开放工作,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侵蚀。

 (二)净化社会环境,设立青少年上网场所。

首先,游戏软件开发以及网络游戏传播要增加政府干预,从法律的层面限制暴力游戏软件开发,在技术上过滤黄色、暴力等不良信息,真正实现以法治网,以技治网,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其次,国家有关部门要利用高科技监管网络不良信息,一旦发现黄色、暴力等网站,立刻封锁、删除信息,追查网址,查找网络服务器,打击不良信息的制造者和宣传者。第三,要针对未成年人的性格特点和对网络知识的需求,设立青少年上网场所。在学校、文化馆()、图书馆、青少年宫等青少年活动场应积极设立电子阅览室,并在具备条件的营利性网吧开通绿色专区为青少年提供上网场所。这些上网场所属于公益性质,实行免费或优惠开放,不以营利为目的,需收费的将按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有关规定执行,对违反规定条件接纳未成年人或违反规定收费的公益性上网场所,主管部门要予以查处。各公益性上网场所要加强对未成人的上网辅导通过安排专业人员、招募志愿者、教师、家长参与等方式,建立专兼结合的辅导员队伍,帮助青少年正确了解互联网,掌握电脑知识,辨别网上内容,杜绝黄色、暴力以及含有不健康内容的网站对青少年身心的不良影响,促使青少年文明健康上网。

()重视预防和惩处,挽救帮教化解未成年人痴迷上网成瘾问题。

未成年人上网成瘾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甚至已被纳入精神病诊断范畴,表明社会对网络成瘾问题已经高度关注。为此,必须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心理教育,有关政府部门聘请青少年心理问题专家,举办“预防网瘾”等系列讲座,力求深入浅出地分析青少年网瘾形成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对于痴迷上网而导致犯罪的未成年人,要根据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该严则严,以进行惩戒。在惩处的同时,要重视这些未成年犯的心理挽救,使其认识错误,改邪归正,避免再犯。必要时在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建立戒除网瘾学校,聘请专业教师、心理咨询师为网瘾少年解决上瘾问题,为其生活、学习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其彻底远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真正回归学校、家庭和社会,为其成长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帮助。

(四)着力提高网吧经营业主素质,强化网吧监管。

敦促网吧经营业主合法经营是解决未成年人进网吧上网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首先要加大培训力度。网吧行业的经营特点是追求短期效益,从业人员流动较快,素质良莠不齐,针对这一特性,文化主管部门每年至少要举办两次培训班,要求所有网吧经营人员必须参加,认真学习网吧相关的法律法规、网吧安全管理知识、场所消防安全知识、网络技术措施、礼仪知识等,使管理人员不仅学法、懂法、更应守法,同时提高其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其次规范经营行为。网吧协会的要充分发挥行业的团队作用,在提高网吧经营者的行业自律意识,规范经营行为上多下功夫,并发起倡议书,与网吧经营业主签订责任状。对违反公约的网络经营场所,协会在采取行业制裁的同时,并积极配合文化执法部门对其进行行政处罚,对接纳未成年人的网吧,予以从重处理,增大其风险成本。第三,疏堵结合,努力提高业主的文明素质。各职能部门在对网吧经营业主严加管理的同时,还要积极进行有力疏导。

()健全网络管理规章制度,强化网络文化市场的综合治理。

一是健全互联网管理的法规制度。建立和完善与网络相应的法规条文,规范全体网民的网上行为,借此保护未成年人不被有害信息侵害。通过立法,对防范和打击制造、传播及宣传不利于未成年人成长信息的网站和人员提供法律依据。二是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综合治理,整顿网络市场秩序,杜绝未成年人进入网吧。文化部门是网吧管理的主管部门,文化部门要始终把杜绝网吧接纳未成年人作为网吧管理的核心:凡是迁址、经营场所改扩建、变更终端数量的网吧必须距离中小学200米,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终端总台数不低于150台;规定网吧经营场所必须在营业场所入口处的显著位置悬挂未成年人禁入标志,严格实行实名制度,并记录有关上网信息。强化不定时、不定点的日常巡查制度。公安部门要强化对网吧网络信息安全、治安安全及消防安全的监管。工商部门针对黑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的猖獗行为,要加大查处力度。各职能部门要实行责任追究制度,要将行政执法责任责任落实到人,严格责任追究制,确保政令畅通。监察机关要加强对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的监察。

 

招生热线:大专部 0771-5869751 中专部 0771-5872359

版权所有: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地址:广西南宁市民族大道77号 邮编:530022 桂ICP备17007656号-1号 前置审核编号:桂JS201304-001